吴小如先生是我的老师。印象中,他讲课的内容总是少而精,条理非常清楚。他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有如京剧的道白一般,真是一种享受。先生执教数十年,常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最大快乐,以讲课为主要“嗜好”。吴组缃先生称赞其授课效果之好,“无出其右者”。 吴小如课讲得好,这绝不是偶然的。他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吴玉如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国学大师。吴小如自幼学习就十分勤奋,阅读古今中...
《学者吴小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出版座谈会暨吴小如先生九十华诞庆祝会于5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吴先生热爱教学工作,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快乐,他的课堂教学效果之佳在校内外都是有口皆碑的。”北大教授钱熙中说,吴先生多半是在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的间隙中从事学术研究的,而他的研究成果又是他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证。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相得益彰,是吴先生治...
二 精 为侯马盟书研究学会成立之作 玉帛邦之宝, 古来曰二精。 通天媒介重, 行礼籍服荣。 盟约为要质, 祈灵弭战争。 祭坑分空实, 德力务明清。 2014.4.14 注: 1.国之宝,二精:《国语·楚语》:“玉帛为而精。”并载王孙圉语国之宝有六,玉居其二。 2.挚介:挚礼、媒介。 3.籍服:玉籍、礼服。玉籍和礼服均以丝...
今年是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首任会长李志敏逝世20周年。李先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草书大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评选委员会主任。他的书艺卓绝,自成一家,引碑入草是他对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贡献。目前北大校园内的很多匾额都出自他的手笔。该诗为著名书法家、北大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教授在李志敏先生逝世十周年时所作,这次借李...
李志敏先生离开我们20年了。违教既久,思念益殷,感慨良多。 李先生是我们的老会长,燕园书画会的老会长。燕园书画会的前身是五四运动之后,在蔡元培校长倡导下成立的的书法研究会。 北大艺术教育传统历史悠久...
燕园情•蜀道行——献给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2013年年会 (一) 红楼飞雪,锦城相约,万千思绪飞掠, 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今宵共月,狂歌沸腾竞夜, 瞩望燕园,登蜀道,抒怀九天阙。 昔日同窗,今日校友,一代燕园英杰, 庄园聚,华灯亮,天南海北义结。 博雅胸怀,报国壮志,荟萃巴蜀商协, 畅寥廓,一览西蜀,逐梦再同携...
北大百年讲堂于5月21日至23日上演了音乐剧“大红灯笼”,三场演出座无虚席,现场反响热烈。记者在演出后采访了一些观剧的学生。 1月份天桥剧场“大红灯笼”的精彩演出在我的脑中仍然记忆犹新时,5月23日又再一次在北大百年讲堂欣赏了改进版的,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同时享受听觉盛宴!演员十分卖力投入的演出,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的剧目歌曲的添加,中英字幕的设置等等使之更加完美!我相信...
山入西门方现脉, 水到未名始成湖; 塔聚博雅千里骏, 馆藏风云百年书。 五四莘莘惊天下, 国是茫茫有匹夫; 自由兼容先贤志, 物格知致吾辈图。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重复着单位——家庭,或是单位——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干着手头上的普通工作,也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人会想,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没有我这个人,这个世界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朋友,如果你这样想,我会说,你错了。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然会在这个世界留下印迹。 每个人在工作中...
1.担任中央电视台八集大型文化片《书法五千年》策划人并出镜讲演。 2.在北大图书馆展厅举办北大书法所成立九周年“王岳川教授及访问学者书法展”活动。举办“西湖情”王岳川书法杭州展”,举办“文化书法:王岳川书法上海展”,并出版《王岳川书法作品集》。 3.将个人30余部学术专著交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发布电子版,免费供学生们下载。 4.主编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材《书法》二十册。 5.做客中...
毕业季来临,除了在社团这个大家庭中会为毕业生量身打造种种活动之外,校园里的其他地方同样弥漫着一股毕业的愁绪。《男生日记》中的何小东在毕业前用照片记录下了大学的点滴,《此间的少年》中的乔峰毕业季卖旧书、和令狐冲们用“男人的方式”离别。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别燕园,祭奠四年的大学生活。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毕业衫、毕业明信片都会很火: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也是最常见的想...
【编者按】近日,作为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主要内容,2012年春季学期《经典昆曲欣赏》本科生通识选修课结课。一学期四个月的时间,选课的学生通过昆曲理论与表演穿插、台前与幕后交融的立体化视角,由《牡丹亭》为中心向外辐射,全面体验了昆曲的艺术之美。以下我们摘编了部分同学的学期文章,管窥一角,展现大学生眼中的昆曲之美 。 四月春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燕园虽小,却也容得下昆...
北大的校园文化很“杂”,无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在北大的舞台上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北大的校园文化很“新”,如鲁迅先生所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总是站在时代前沿,开创文化新风气;北大的校园文化很“特”,处处体现着北大人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特征,与众不同,别具风采。 因为“杂”,因为“新”,因为“特”,北大校园文化实在很难一言蔽之,也许博雅塔、未名湖能够为燕园文化做一恰当的...
【编者按】: 北京大学的精神魅力,存在于百年学府的历史气象之中,存在于未名博雅的湖光塔影之中,存在于学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中,也存在于北大学子的内心感悟之中。在《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课堂之印象》一书里,同学们回忆了对专业基础课、通选课、公共必修课、国际交流项目、第二课堂,以及本科教学改革的感受和体悟,意切情真地表达了通过课堂感受到的北大的历史传统与学术精神,感受到的老...
已经习惯晚饭后绕着未名湖散步,看着那一圈圈微风拂过湖面留下的涟漪,那一排排永远婀娜多姿的杨柳,还有那一群群正在散步或者锻炼的人们,心中总是无比惬意。夏末初秋的傍晚已经有了些凉意,我抱紧了胸口刚买的考研资料,坚定地告诉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要重新回到北大,回到那明亮宽敞的图书馆,还有那让我梦想发芽的地方——理科二号楼。想到这里,一幕幕往事不断涌入我的脑海…… 做学问没...
站在大三的尾巴上,回想起我的北大时代,开头,应该是一个银灰色的清冷的晨——我在北京初秋的清冷的晨中醒来。 我醒在北大的校园里,这里就是我心中沈从文、郁达夫那些现代作家们曾经关注的地方。我曾那么痴迷钟情的二十年代,曾经在这里释放过青春最靓丽的姿态,有真正的自由和激扬的时代。 我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很少去想未来的人。因为对于过去,我那样地依赖。回忆——我在这个清冷的早晨...
和许多人一样,历经了高考的千辛万苦,伴随着十余载的花落花开,2004年,我作为万千幸运儿中的一个,走进了象牙塔,推开了北京大学那扇厚重且辉煌的大门。在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光荣传统的引导下,校园里形成了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文明的和谐氛围。在这样的气氛里生活、学习,我们不能不被感染、不能不奋进、不能不争先恐后、不能不拼搏。我喜爱玫瑰,有人说玫瑰因为代表着爱情所以美丽...
四年的本科生活结束了,不论在这个毕业季节收获的是否是更多的留恋和伤感,至少从结果上看,自己是硕果累累的:学习上,经历了四年努力后的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地保送到本系读研究生;学术上,在大三就拿到了学校学术竞赛的最高荣誉——“挑战杯”一等奖和学术类创新奖;工作上,大四已经找到了自己认为今生最合意的职业归宿——在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中担任研究部的主管;生活上,四年里自己游历了中国大陆...
北京今年的夏天可谓十分凉爽,但是过了立秋,天气却反常地炎热起来。北大的校园也随着9月金秋的来临,愈发地热闹了,连博实超市都在门檐上挂起了热情的“祝贺新同学考上北大”的红色标语。40楼修葺一新的宿舍门口,也挂起了“欢迎2007级本科新生党员”的标语,原来是2007级本科新生党员已经提前入校,接受暑期“特训”,为迎接其他新生同学们做准备。 新生党员们身穿标有“时代先锋、青年表...
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去世了。一时间各大报纸媒体纷纷发出了及时的报道,就好像是重新回味了一遍某一口已经闲淡了很久的深巷老井,他的文章、著作也再次被这个浮躁社会中的目光所重新拾起,舆论界做出的评论带有着诗意——“地坛里那个玩耍的孩子回去了”,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颇为温情的评价。然而在更多的平凡的人的心里,史铁生不仅仅是那个在地坛中玩耍的孩子,更是一位具有超越世俗而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