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榜样优秀研究生系列报道之王剑波课题组:“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垂钓者”-凯发k8一触即发

| |

青春的榜样优秀研究生系列报道之王剑波课题组:“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垂钓者”

编者按:

研究生,作为更加成熟、理性、专注地追逐理想的青年群体,意味着更高的起点、更大的责任,其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关乎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号召,北大学生工作部联合北大新闻网推出“青春的榜样——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系列报道”。被报道对象之所以具有榜样的力量,绝不仅仅因为他们取得的业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跨越了每一个“你”、“我”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障碍。他们的青春故事闪耀着动人光彩。我们希望汇集这些光彩,剖析其背后的细节、原因和发生机制,为你追寻梦想的道路增添一盏跳跃的灯火。

本期优秀研究生系列报道将带大家走近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团队,领略他们追随理想的苦乐年华,体会他们的坚守与刚毅,一同分享他们苦心孤诣之后的惊喜。

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记者见到北京大学化学院王剑波课题组研究生团队的时候,他们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是国际前沿的最新论文。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打断主讲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想法,有时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会后,记者与这个活跃的群体进行了交流。

苦乐小团队

“别人的想法非常有用!”今年读研五、年级最长的博士生彭玲玲说:“有时候自己走进死胡同,没准别人的一个建议就让你走出来了。”

然而,这位最有经历的博士生,看起来却那么柔弱,要不是事先知道她短短4年就在sci的化学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3篇影响因子在3.0以上),记者还以为她是一个刚进校门的本科生呢!

“在这个组,虽然清苦,但感受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关爱和快乐!”彭玲玲说。

“应该还有痛吧?”记者看到一名研究生的一个手指包了厚厚的纱布,问道。

“对,他叫李长坤,周一受的伤。整天和玻璃仪器打交道,受伤是难免的。不过,像他这样被折断的温度计划得有点深、缝了几针的情况,属于偶然事件!”彭玲玲回答。

问及李长坤的感受,他说:“耽误了师兄的时间,感到很抱歉!”

“咳,小事嘛!都是兄弟,应该的。”陈树峰一脸的憨厚。

原来,受伤后,师兄陈树峰陪他去医院缝针、安排他的生活,耽误了差不多一天。

“呵呵。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庭!”彭玲玲告诉记者。据她介绍,小组的研究生中有14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毕业,目前实验室有7个研究生,每一届的学生大概是1~2个,主要是5年制的硕博连读研究生,也会招收4年制的硕士起点的博士生,还有9个本科生也在他们的课程学习之余加入该课题组,分别有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也有大一的同学刚入学便积极地到实验室参观,他们带着对科研工作的好奇和热情而来,活跃了课题组的气氛。

这是一个甘守清贫的团队,每个人每月的补贴加起来最多也就1000元,但是,他们却没有在外兼职去挣额外的收入。“每天都做实验,这些钱肯定够用了!”说完,李长坤呵呵一笑。

在这个团队,传帮带以及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已经成为实验室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让实验室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彭玲玲回忆,由于缺乏有机化学的专业背景,刚进实验室时,很多实验操作都是师姐手把手地教会她的。“师姐不仅培养了我对实验的兴趣,还有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现在,作为“老大姐”,彭玲玲将学到的经验传授给实验室的师弟师妹。

除了做实验,这个研究生团队的生活可说是丰富多彩。

“可以经常去听听学术报告,很多国外的知名教授都来介绍过他们的工作,这大概是受惠于北大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吧!”彭玲玲说。目前,有机化学研究所自己也设了一个opps的学术活动,安排研究生自己介绍文献综述或是邀请国内外的教授来介绍他们自己的科研动态,每周举行一次,拓宽大家的视野。
“当然,娱乐活动也有不少!”李长坤说:“小组每周都会去体育馆打羽毛球,参加有机所举行的足球联赛等。在节假日,王老师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去公园或风景区游玩,一起聚餐和k歌庆祝的事也是常有的。”

围坐临“深渊”

据彭玲玲介绍,课题组的专业方向为有机化学,主要从事经由金属卡宾中间体的催化反应的方法学研究。作为基础研究者,组员们都知道,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可以肯定的是,里面一定有‘鱼’,而且还有‘大鱼’,至于是什么品种、什么时候能钓上来,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迟早会有人钓上来!”张振华说。

“我们不会直接去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只能说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成果,都是对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一个补充!谁也不能肯定这些研究出来的成果以后会有多大的作用。”张振华说。

在课题组里,王剑波教授全面负责选题、研究生工作指导、论文撰写修改等各个方面,研究生承担了项目的所有实验。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课题,也负责指导相应的本科生进行实验。张振华表示,每个人都有一块领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什么、怎么种都要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导师以及同学讨论,在实践中摸索,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课题。

对于有机化学实验,肖卿这样比喻:作化学反应好比在炒菜,只不过我们不仅要掌握如何加料做出不同的菜,重要的是,我们在菜做好以后,要将菜的每一种成分分离出来,弄清楚做菜的过程。

潜心钓“大鱼”

该小组的成员表示,他们一般都是在第一年上课,完成基本课程的学习,后面的几年都是在实验工作中度过的。在这里,组员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经常在临睡前还思考当天的实验结果,或是筹划第二天的实验安排。

彭玲玲表示,一般周一到周六是学院规定的正常的工作日,但很多时候,有割舍不了的实验要做时,大家也会在周日赶往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多郁闷的时候,主要是受到实验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失败的困扰。但大家的探索未知和开拓创新的欲望和雄心成了很好的精神支柱,动力实足,因为郁闷过后的突破以及重大结果的意外发现所带来的欣喜也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

对于小组来说,每周一次的组会是大家交流钓“鱼”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每个人介绍自己在一周内的实验,也会轮流安排一个人讲文献,一般是介绍一些综述或是前沿杂志上最新发表的文章。“大家的讨论总是很激烈,很多实验上遇到的难题因此得以解决,有很多科研思想的火花因此而诞生。”

作为基础研究,每出一个成果,小组成员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不过,虽然有喜悦,但惊喜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要钓“鱼”,要钓“大鱼”,而且最好是钓上来的“大鱼”是以前所没有发现过的。

然而,真正的科研工作是辛苦的,这跟钓“鱼”是一样的,要有耐心、毅力,守得住寂寞,才可能在鱼漂浮动时作出准确的判断,钓上“大鱼”。当然,偶尔也会在无意之间钓上“大鱼”来。

而陈树峰就是一位幸运者。2006年初,他做的实验耗费了很长时间,却得不出导师所设计的结果,这让他“很受伤”。当时,他把该实验的器皿往实验桌旁一放,忙着做其他实验,忘了清洗。没想到,这一忘还出了成果,一周后,有人提醒他,好像器皿里出现了新东西。果然,经过测定分析,是另外一个实验结果,还是此前所没有的。就这样,一篇关于新发现的论文诞生了。

类似这样的意外结果不少,更多的是小组不断发现的新反应、新机理。这样喜人的意外不仅仅全归结为运气,细心敏锐的观察和不轻易放弃的决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最初设计的头脑同样重要,虽然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却获得了一个发现意外的机会。这些成果,以硬指标的观念来看,那就是发表的论文,该课题组近10年来,已经发表了近百篇论文,主要发表在sci的化学期刊杂志。

由于在该领域中的系统性研究工作表现突出,研究小组在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期间,应邀在领域内著名期刊synlett和tetrahedron上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工作,同时也应邀为国际著名的“金属有机化学系列”丛书撰写其中的章节。

对于读研究生几年来的体会,莫凡洋说:“你必须有一根粗壮的神经,来抵御实验失败带来的影响,坚定自己追求真理的执着!”而彭玲玲用了一句曾经很时髦的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说这话的时候,大家看着李长坤受伤的手指又笑了。文/赵鹰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