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2023年度陕西周原遗址田野工作回顾-凯发k8一触即发

| |

考古文博学院2023年度陕西周原遗址田野工作回顾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学科未来,凝聚奋进力量,考古文博学院紧紧围绕学科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在学生培养、课题研究、学术追求上立足学科发展的立场和国家需要的立场,实事求是,实干肯干,在2023年度田野考古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果。为使广大公众更深入了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工作各项进展,学院推出2023年度田野考古工作系列回顾,以飨读者。

2023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原考古队继续围绕先周遗址的内涵、西周城址的布局两项课题开展工作。本年度的田野工作有四方面进展:先周时期大型建筑群的继续发掘、西周大城东南门和西南角的发掘、西周宫城的发现、战国晚期美阳县的相关发现。

一、先周建筑群的发掘

继2020—2021年发掘建筑南半部之后,2023年度完成了王家嘴一号建筑的全面揭露,并开始发掘北面的王家嘴三号建筑。

图1 王家嘴一号建筑

王家嘴一号建筑南北总长68米,东西宽34—37米,占地面积逾2500平方米。建筑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图1)。庭院内多处保存踩踏面,台基部分仅保存夯土基础,但柱网结构基本完整。建筑地基使用商周时期常见的分块夯打方法,然后开挖础坑、夯打坚实形成磉墩(图2—4),部分础坑内夯打了大量红烧土块和碎陶片。

1c70c1488b834a0dba2a09690a4b081b.jpeg

图2—4 一号建筑地基的夯土板块和磉墩

解剖发现基址下叠压着京当型晚期灰坑,其内骨骼样品经c14测年,校正后为公元前1201—1008年(95.4%)。少数先周时期的灰坑打破了建筑的东边缘(图5)。建筑前后庭院内共发现7座小型墓葬,随葬先周晚期的鬲、罐或单件陶鬲;人骨的c14绝对年代也属先周晚期(表1)。

表1 打破王家嘴一号建筑墓葬的碳十四年代数据

lab编号

样品

原编号

出土地点

碳十四年代(bp)

校正后日历年代bc

1σ(68.3%)

2σ(95.4%)

ba220417

人牙

m53

王家嘴m53

2905±20

1124 (65.1%) 1047

1027 ( 3.2%) 1021

1200 ( 8.1%) 1170

1164 ( 6.5%) 1142

1130 (80.9%) 1012

ba220419

人骨

m54

王家嘴m54

2925±20

1196 (14.3%) 1174

1162 (13.2%) 1143

1130 (18.9%) 1104

1099 (12.6%) 1078

1070 ( 9.3%) 1055

1213 (95.4%) 1048

ba213635

人骨

w41

王家嘴w41

2875±20

1104(68.3%)1027

1115(95.4%) 1014


799f358becd84e42a0b37f8ea1395bdc.jpeg

图5  打破一号建筑东边缘灰坑中出土的高领袋足鬲

图6  王家嘴一号建筑与三号建筑

2023年秋季,配合北京大学田野考古实习开始发掘一号建筑北面的三号建筑,其地基夯土的性状、年代与一号建筑相似。目前已揭露夯土1200平方米,建筑的东、南边界超出发掘区外,有待后续工作(图6)。保守计算,王家嘴中部先周时期建筑带的南北范围已超过150米,显示了这个区域的重要性。

二、西周大城城垣系统

2020年以来,周原遗址的核心区确认了西周时期的小城、大城两重城垣。小城始建于商周之际,废弃于西周末年。大城始建于西周晚期,估计也废弃于西周末年。

对于大城的城垣系统,除了利用断面、探沟验证城墙,已发掘了大城东南角和东南城门的一部分。2023年春季开始,延续此前的工作,继续发掘大城东南门;在夏季的钻探中发现了之前不清楚的大城西墙南段,随后发掘了大城的西南角。

大城东南门位于召陈村北,已发掘城台、南北两个门道、门塾、马坑、内外瓮城的一部分,已有《简报》报道。根据钻探,内外瓮城总进深近百米,需要继续发掘。南北长达94.6米的城台,也显示了这座城门的宏大规模(图7)。

图7  大城东南城门

大城西南角位于礼村南,由于埋藏很浅,采用开放式发掘予以全面揭露。城墙仅保存了地下基础部分,南城墙墙基宽10.4米,西城墙墙基宽9.5米。拐角处的西墙外连接一座夯土角台,经解剖发现与西墙为一次建造。角台南北长46.8米、东西宽16.1米;北端发现一排4个圆形夯土磉墩(图8)。

image8.jpeg

图8  大城西南角

图9  大城南墙基槽解剖

周原考古队开设了两条解剖沟以了解墙基结构,可见城墙基槽为船底形,内填黄、红、黑褐色相间的花夯土,十分坚实。夯土下叠压坑、沟等遗迹,年代多为西周中期(图9)。

大城西南角被不少灰坑打破,少数几个属西周晚期,位于墙基和角台的边缘,大量的则属战国晚期。另外,一座战国晚期建筑(f12)的散水直接叠压了南墙基内侧,说明西周大城的城墙至战国晚期已完全平毁。

三、西周宫城

在西周城址确认之后,宫殿区存在与否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过去了解的线索,小城内有一道东西向壕沟将小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正中的贺家北-凤雏一带存在大面积夯土。因此,考古队将探索宫城作为本年度的一项学术任务。通过钻探和试掘,在贺家村北发现宫城南墙,在董家村西发现宫城西墙,在齐家沟东岸钻探到宫城东墙。宫城东、西墙与小城北墙衔接(图10)。

图10 西周宫城

宫城南墙保存较好,试掘发现墙体、墙外道路、壕沟、沟槽等遗迹。现存墙体相对城外地面高2.9米,相对城内地面高0.65米,墙基宽16.2米,墙顶宽10.6米,收分明显。墙外有与墙体平行的道路,其上发现车辙。道路之外是宽达21米、深约6米的壕沟(图11、12)。壕沟最上部的废弃堆积内包含大量陶器碎片、动物骨骼,还有最少5个个体的散乱人骨(图13)。关于宫城南墙的年代,解剖发现墙体打破商周之际的灰坑,又被西周晚期的灰坑打破;一座小墓打破了墙体内侧边缘,人骨测年为距今2825±25年,校正后在公元前1050—910年(95.4%)。

图11 宫城南墙、道路、壕沟、沟槽(斜上视)

图12 从墙外道路看宫城南墙外立面

图13 壕沟废弃堆积最上层散落的遗物和人骨

宫城西墙保存一般,地上部分仅存四五层夯土;地下基础深约0.8米、宽约15米。墙外侧紧贴着壕沟,沟内也发现散乱的人骨。墙基内侧坡脚被灰坑、马坑,牛坑、羊坑等遗迹打破。灰坑出土陶片属于西周中期;羊坑内的羊骨测年为距今2840±25年,校正后在公元前1108—917年(95.4%)。

目前宫城范围内的钻探已基本完成,发现夯土分布十分广泛,反映着密集的宫室建筑。宫城规模广大,东西宽794米,南北长609米,面积50万平方米。根据现有信息,宫城的兴建不早于商周之际、不晚于西周中期。

四、战国美阳县的相关发现

在礼村南区域的发掘中,共见到3座面积较大的战国晚期房址。除前述f12外,2020礼村南t1内的西周大城南墙被f14打破。这座建筑只暴露了西北一角,但夯土墙基宽达1.9米。它的北面发现了3组瓮棺,其中w59的陶盆底部有戳印的“美亭”二字(图14)。

图14  w59和“美亭”陶文

图15  2023礼村南f13

大城西南角南侧的f13揭露得最为完整。这座建筑的夯土基础东西宽30.1米,南北长16.5米;地基分块挖、填、夯打,黄色、黑褐色夯土单元的差别非常显著。房屋为长方形(22.5x9.1米),夯土墙基宽0.95—1.42米,说明墙体厚实,可能承重。室内发现两排柱洞,另在房基外围发现一圈檐柱(图15)。

礼村南区域发现房址、灰坑等大量战国晚期遗存;房址规模较大,说明它们应属于官方建筑。这里西距2020年发现官方粮仓的王家嘴只有580米,东距埋藏上千座战国墓的刘家墓地460米;附近多次出土“美亭”“美阳”陶文。上述信息都指示这一带应是战国美阳县的所在。 

e308105773af410bb937b7be2bd22c21.pn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