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重点建设的重大学术工程,旨在展示新时期北大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研究特色,扩大北大人文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促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文库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北大人文学科老中青学者的优秀成果,共包括17套丛书,即“北大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北大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北大世界史研究丛书”“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北大中国哲学研究丛书”“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丛书”“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北大外国语言学研究丛书”“北大艺术学研究丛书”“北大对外汉语研究丛书”“北大古典学研究丛书”“北大人文古今融通研究丛书”“北大人文跨学科研究丛书”。目前已经立项344部专著,其中64部已经出版,另有40余部已经交稿。新闻网拟陆续介绍已经出版的专著,以增进广大读者对本文库的了解。本期介绍历史学系董经胜教授的著作《土地与自由:墨西哥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动员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8章,以时间为序,系统地考察了墨西哥从19世纪初获得独立直至20世纪末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村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的互动,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墨西哥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
本书在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历史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新的见解。例如,传统观点认为,19世纪初墨西哥独立运动仅仅是一场土生白人的分离运动,并未引起社会变革。本书则指出,由于独立战争期间农民革命的冲击,19世纪上半期墨西哥庄园经济受到削弱,村社、小农场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向“小农制”发展的趋向。因此,独立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本书还通过对比墨西哥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地区的历史经验,对大地产制度和小农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充分注意到墨西哥不同地区之间因自然条件、人口因素等造成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分析了各地不同的农村社会关系,进而考察农民不同的政治倾向,具体细致地研究了各地农民动员和组织的差异性。本书认为,在墨西哥,存在庄园雇工、租佃农、村社农民、小农场主等不同类别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与大庄园的关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政治要求和立场不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相互冲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揭示了为何庄园雇工在一些时期反对土地改革,为何20世纪20年代爆发以小农场主为主体的捍卫土地私有权的暴动,为何30年代庄园主利用政府授予庄园雇工土地的改革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处理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从全国层面对政府的农业政策、农民组织和动员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包含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进行深入论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村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热点的研究领域。我国与墨西哥的国情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某些共同之处,例如,在20世纪,两国都进行了深刻的土地改革,当前也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巨大挑战。本书虽然研究的对象是墨西哥,但立足我国实际,试图通过对墨西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妥善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董经胜,山东青州市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拉丁美洲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第三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曾在美国、荷兰、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进行学术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拉丁美洲史”“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等课程,曾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励。近年来主要集中于拉丁美洲的军政关系、民粹主义、农业和农民问题、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等领域的研究,出版《新世界史纲要》(合著)、《拉丁美洲史》(合著)、《土地与自由:墨西哥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动员研究》《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理论与实证的探讨》《巴西现代化道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史视野下的考察》(合作主编)等著作,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nueva sociedad、 revista de estudios internacionale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研究课题。
专题链接: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