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中国史研究丛书 | 郭卫东:《货品替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凯发k8一触即发

| |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中国史研究丛书 | 郭卫东:《货品替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

编者按:“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重点建设的重大学术工程,旨在展示新时期北大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研究特色,扩大北大人文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中国人文学术的发展,促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文库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北大人文学科老中青学者的优秀成果,共包括17套丛书,即“北大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北大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北大世界史研究丛书”“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北大中国哲学研究丛书”“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丛书”“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北大外国语言学研究丛书”“北大艺术学研究丛书”“北大对外汉语研究丛书”“北大古典学研究丛书”“北大人文古今融通研究丛书”“北大人文跨学科研究丛书”。目前已经立项344部专著,其中64部已经出版,另有40余部已经交稿。新闻网拟陆续介绍已经出版的专著,以增进广大读者对本文库的了解。本期介绍历史学系郭卫东教授的著作《货品替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

image1.jpeg

内容简介:

本书分5篇,共计716千字。起首语为航路更是商道:提出大航海开辟了全球化的时代。第一篇介绍了中国对外远洋商道上的重要货品,分析了中国人海洋观(东、西、南、北洋)的时空演变、“南京布”的外销、茶叶对世界贸易的划时代影响。第二篇介绍了欧洲对华商道上的重要货品,研究了西人打开在华商路的重要手段(占领据点、教会先行、通商口岸、武力开路、条约固化)以及欧洲毛呢、铅、棉花等的畸形交易。第三篇介绍了美洲对华商道上的重要货品,探讨了“本洋”“鹰洋”在华流通的转捩,指出白银危机后大多数欧美国家淡出中国市场,惟有美国和英国适成例外,花旗参、海獭与海豹皮毛、檀木等一度成为大宗交易品,却对生态平衡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第四篇介绍了南亚对华商道上的重要货品,考察了“东方贸易圈”问题,包括作为主要对华贸易国的英国对印度产品的依赖——先是棉花,后是鸦片的大规模输华,认为此格局直到工业革命完成后方才改观。结束语介绍了新商道引入的(农业、商业、工业)文明形态的转进。

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本书对16至19世纪中西方的交通与贸易重构、世界贸易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地缘传递性贸易被跨洲直接性贸易替代等提出了新观点;对在全球化视域下新商道的来龙去脉、商道上大宗舶来品买卖的史实数据以及中物西传与西物中传等进行了新梳理;对古丝路衰落的生物因素、重要货品更新换代的特殊意义、东西方贸易圈的改易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等进行了新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呈现了更为明晰的、影响几个世纪牵连数个大洲的中西贸易交往的网络图景;厘清16世纪至鸦片战前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历史线索(是经贸而非其他);勾勒国际贸易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以及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重要性的史源性分析样本;阐释文明互鉴与民族国家建构,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不可他替的角色等既具历史感又富现实意义的内容。

学术影响:截至2024年4月,本书及前期成果已被引用2000次以上(统计自a&hci与知网数据库等)。前期成果分别发表于下述cssci核心期刊:《历史研究》(2次)、《中国史研究》(2次)、《近代史研究》(2次)、《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西文化研究》(2次)、《北京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历史档案》(2次)、《北大史学》、《安徽史学》(2次)、《学术研究》、《文化杂志》(2次)、《南国学术》、《福建论坛》(2次)、《广东社会科学》(2次)、《澳门理工学报》(2次)、《史学集刊》、《清史研究》(3次)。这些文章中有1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作者曾连续3届(2013—2022年)被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作者简介:

image2.png

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中土基督》《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中外旧约章补编(清朝)》《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史研究》等,并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专题链接: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e308105773af410bb937b7be2bd22c21.pn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