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眼中的孟二冬-凯发k8一触即发

| |

故乡人眼中的孟二冬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父老乡亲记忆的天空里,孟二冬无意中撒下了五彩的印记。2005年12月。皖北大地。飘荡的细雨。路边的白杨树静默不语,街灯在寒风中微微颤栗,空气中弥漫着思念气息。认识他和他认识的人们在安静地牵挂着病中———

厚道热心的“大个子”

“二冬,多么厚道的一个人啊,怎么就偏偏要受这么多罪呢?”得知孟二冬的事迹后,早已退出教学一线的王立群老师难过得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他当时是泗县运动队的绝对主力,身体强壮得很。”30多年了,王立群还依然记得当初那个排球打得很棒的“大个子”。“他这个人挺能吃苦,下乡劳动决不偷懒,还抢着帮别人干活,晚上就和同学住在牛棚里,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父亲是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而觉得与众不同。”

“他这个人自小就老实本分,从不欺负别人,却总是被别人欺负。” 对自己这个同学八年的童年老友,宿州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主任钱勇赞不绝口。在小学时,有一次校门口铺柏油路,一个矮个子男生调皮地将粘人的柏油抹到孟二冬的头发上,并伙同其他人一起取笑他。看到好伙伴被人欺负,钱勇愤怒了,蹿上去要教训那个捉弄人的同学,却被孟二冬抱住了。

“孟二冬是个特别有人情味的人。不仅对我包括对学生,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宿州学院图书馆馆长鄢化志的感言可以代表学校里许多人的心意。因为,几乎每年都有教师到北京大学进修或者做访问学者,而每个去的人都得到过孟二冬的帮助,联系导师、指导科研、补给生活……

疏离世俗的“高干子弟”

说到自己的门生孟二冬,桃李满园的周志杰教授动情地吟出八个掷地有声的大字:“疏离世俗,淡薄名利。”孟二冬是周志杰在原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书时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后来尽管孟二冬进修、考研到外地任教去了,但是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情谊的河水一直还在流淌着。周志杰记得很清楚,当年孟二冬的父亲是原宿县地委委员兼任一个大县的县委书记,但是在他的身上却看不到一丁点“高干子弟”的影子。

20世纪80年代初,孟二冬放弃了很多人渴望的“仕途”,而是选择留校。出于他的品学兼优考虑,学校让他负责学校团委的工作。然而,一年之后,让人吃惊和不解的是,他毅然决然地向校方提出辞职申请,坚决要求走上讲台和外出进修。从此,孟二冬抛却世俗功名的华丽背包,在三尺讲台之上,在著书立说之中,踏上人生的另一趟旅程。

沉默执著的探路人

在宿州学院中文系主任常洪看来,孟二冬平时话语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思考。“做学问是样寂寞的苦差事,在无人问津的古代文学丛林里做个沉默执著的探路人,而且数十年来寒暑如一日,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常洪感慨地说,孟二冬的房间里的那盏灯是整个学校里亮得最早又是灭得最晚的,和他聊天时还没说上几句闲话就转到“唐宋文学的研究动态”上面了。

其实,孟二冬的执著劲与心无旁骛从小就很“出名”。钱勇还记得孟二冬小时候练毛笔字时的一些轶事。他练字,从习正楷开始,踏踏实实,和现在许多人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别的小伙伴们都在玩,他却在一笔一划地临摹,旁若无人,很是“另类”,以至有人把墨汁涂在他脸上,他还在琢磨哪个笔画该如何使劲,手一抹,把自己抹成了一个大花脸,逗得伙伴们前俯后仰。所以对孟二冬后来取得的成就,钱勇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