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近一年来,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3次大手术,他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在病情稍有缓和的情况下,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并安排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2005年12月9日傍晚6点40多分,国务委员陈至立来到海淀区西二旗智学苑小区看望
了病中的孟二冬,并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的问候。今年1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正在接受治疗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颁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孟二冬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接受化疗治疗。
-最后一课学生们为他而落泪
2004年4月26日,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室里,138个座位座无虚席,这堂课的内容是《唐代文学》,主讲者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二冬。这是他在新疆支教的最后一课。
“像往常一样,孟老师走进教室时的精神还算饱满,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出他身体的不适。”一名听课学生后来回忆说。
实际上,此时孟二冬喉咙里的恶性肿瘤已经跟乒乓球那么大,强烈挤压着他的气管神经。
开始上课了,孟二冬的嗓子变得越来越沙哑,并不时伴着阵阵深咳的声音,直到脸色憋得通红。“同学们都知道,孟老师是强忍着病痛在讲,很多同学的双眼里此时也流出了泪水。”一位新疆籍的同学回忆说。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孟二冬最后嘱咐同学们的一句话。“当时教室里非常的安静,为了能讲出这句话,孟老师喝了口水。他咽水时发出的声音,同学们甚至都能听得很清楚。”有同学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那堂课后,孟二冬被扶出了教室。在走下讲台时,他甚至不忘向同学们最后道别,但那时,喉咙已经再无法让他吐出一个字。
-新疆支教赢得师生共同赞誉
2003年非典期间,孟二冬在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两年期满后,回到北京大学。回国还不到一年,当教研室负责人找他商量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的事儿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支教任务。2004年3月1日起,孟二冬来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进行为期8周的支教工作。
“在新疆的支教任务很重,首先要带课,培养青年教师,还要开一定的学术讲座和科研项目。在新疆所有的时间都排得很满。”和孟二冬一同支教的北大教授方新贵说。
孟二冬在石河子的支教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并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孟老师每堂课都提前几分钟开始。他的板书很有特色,只要是文言文,都自右至左竖排板书,行书字迹潇洒流畅,两节课下来,孟老师写的板书至少有20个黑板。我们惊讶于孟老师的谦和,更佩服孟老师的博学,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名校教授的傲气,孟老师很少以优越感的口气提到北大,也并不刻意回避。”学生欧阳超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记录自己对孟老师的印象。
2004年3月8日,孟二冬到新疆支教的第二周,他的嗓子开始沙哑。“开始孟二冬以为自己是咽炎,我就时常给他一些治疗咽炎的药。”方新贵接着告诉记者,在新疆支教期间,有次他们几个老师外出考察,夜里他和孟二冬睡在一个房间。当时孟二冬已经咳嗽得很厉害,他怕自己的咳嗽声打扰了别人休息,就整夜用被子捂住自己的脸,尽量把自己的咳嗽声降到最低。
课堂上,同学们发现孟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后来只有借助麦克风才能讲课。直到4月17日,在老师们的再三要求下,孟老师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立即给他做了“禁声”的医嘱。可是,第二天他又站到了讲台上。
就这样,孟二冬忍着难以忍受的病痛,坚持完成了每周10学时的教学任务,一直讲完了最后一课。
-一年半经历三次手术坦然面对死神威胁
在孟二冬讲完最后一课的第二天,他就因咳血住进了医院。2004年5月2日,孟二冬被送到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并被检查出气管上长了一个四五厘米大的恶性肿瘤,成年人正常的气管直径约为2厘米,但孟二冬因为食道肿瘤的压迫,只剩下不到0.5厘米的缝隙,一咳嗽分泌物就会把气管堵死。由于患处部位过深,又极易出血堵塞气管,手术风险极高。
2004年5月4日上午,孟二冬被推进手术室。经过12个小时的手术,孟二冬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年底,检查发现孟二冬出现癌细胞扩散。去年1月,北大医院为他进行了颈部淋巴手术。9月,孟二冬的癌细胞又转移到左脑。北大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鲍圣德教授亲自主刀,为他进行了开颅手术。就是在死神的一次次频繁“光顾”下,孟二冬在去年暑假,竟然报名学了车,一个月后,他拿到了驾驶执照。“孟老师很想等天气好了,开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他的博士生李占召说。
同事杜晓勤去医院看孟二冬时,他正坐在床边看一本《食管癌的食疗》的书,并说:“我知道很多人患了跟我一样的肿瘤,因为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都活得很好。”
“孟老师平时就喜爱运动,手术后他还偷偷跟我们踢过两场球呢。”孟二冬的一个学生透露说。
在很多孟二冬学生的印象里,他们的孟老师总是身穿运动衣,面露微笑时的样子。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