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专题-凯发k8一触即发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开发部五年来工作总结

编者按: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内涵式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北大新闻网特推出“迎接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展示学校各条战线、各有关单位五年来在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综合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举措、重大进展、重要成果和发展经验,为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并激励全体北大人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推动北大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近年来,北京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要求,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科学论断,结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上级部门的制度文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学校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体系,推进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制度体系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校地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及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学校因此先后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入选国家首批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

一、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完善北大成果转化体系

随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及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北京大学积极落实改革政策,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一系列措施,对工作流程、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学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领导。二是建立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体系,整合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一体化运营,建立科技成果创造、保护、管理、运用转化全流程的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成果转化。三是完善制度体系。2017年以来,北京大学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技术合作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校发〔2017〕91号)、《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管理办法》(校发〔2018〕367号)、《北京大学技术转让管理办法》(校发〔2019〕60号)、《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施细则》(校发〔2019〕61号)、《北京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校发〔2019〕66号)、《北京大学校企联合研发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校发〔2020〕306号),《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披露管理办法》(校发〔2022〕30号)、《北京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校发〔2022〕134号),再会同此前制定的《北京大学产学研工作奖励办法》(校发〔2013〕88号)、《北京大学科技开发管理办法》(校发〔2015〕111号)、《北京大学专利运营管理办法》(校发〔2015〕114号)等,形成了业务链覆盖完整,内容完备的北京大学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立了院系-科技开发部-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常委会分级审批的决策机制,明确了技术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的工作流程,落实了税务部门关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的政策,并对领导干部成果转化、关联交易、合作机构尽职调查等重点事项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

二、稳步推进,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

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2013年起,学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经验,在高校中率先探索改革专利管理制度,设立专利转化基金,挖掘和培育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的价值,促进成果转化。近五年来,累计培育运营27个高价值专利项目,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化学化工等技术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2019年9月,北京大学获得海淀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的600万元专项支持经费(支持额度居高校首位),科技开发部联合学校相关学院、优质专利服务机构、相关科技企业等进一步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取得很好的成效。同年,学校获得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专项经费500万元支持,开展学校专利的分级分类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成果转化的追踪与过程化管理机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北京大学逐步建立了高价值专利培育标准流程,构建了高价值专利运营模式,探索了专利开放许可的有效路径,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知识产权工作由学校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科技开发部归口管理,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里体系。通过遴选高水平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建设全领域专利预审快速通道,完善成果披露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开展专利导航,服务重大科研全过程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遴选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2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高规格知识产权论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及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等领导均对北京大学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论坛的成功召开推动了全校上下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能力,推动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2022年4月26日,北京大学知识产权论坛举行

三、深化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质量校企合作是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促进学校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学校推动与企业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人员集聚的优势,为企业解决高端技术问题、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帮助企业进行中长期技术储备,同时在研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合作。学校与华为、腾讯、德国拜耳等高科技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研发平台,合作领域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现代医疗、高端智能设备、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累计合同额数十亿。

此外,北京大学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2021年8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石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已正式启动18项应用基础研究及智库研究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2年6月23日,中石油-北大基础研究合作项目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四、规范管理,推进异地科研机构有序发展

北京大学在全面加快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学校学术创新链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以创新成果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水平。围绕地方产业布局、经济转型升级及社会民生需求,北京大学先后与北京市、广东省、天津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上海市等地方政府联合共建了多家异地科研机构。学校以这些异地科研机构为重要载体,转化大学的创新性成果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与创新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区域的产业需求,驱动大学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学学科发展。

北京大学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逐步建立了异地科研机构长效管理机制。科技开发部牵头制定《北京大学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与《北京大学异地科研机构孵化企业管理办法》两个文件草稿,对异地科研机构以及下属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对其发展进行全流程管理与专业化支持,促进机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异地科研机构科研和管理团队超过1300人,申请专利超过760项,获得授权超过230项,承担国家、地方及企业各类项目超过300余项,培育孵化多家高技术企业,一批经费进校反哺大学发展。

2021年1月19日,北京大学召开校地产学研平台工作座谈会

五 、探索科技金融,建设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学校积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与北京科创基金合作组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工商注册为“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02亿人民币,用以聚焦北大重大原始创新项目,支持原始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基金成立以来,学校科技开发部会同基金管理团队深入走访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梳理了一批高质量具备商业化潜力的可转化成果与项目,为科研团队系统提供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一揽子转化方案设计,保障其成果转化实施的合规性,同时做好大学持有股权的管理工作,为孵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基金召开投决会20次,决议项目28个,已经成功投资交割18个项目,投资金额近4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决议项目为校内科研团队的成果孵化企业。

建设学校官方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学校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大创新探索,基金的运作机制、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等设计,赢得了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相关领导部门的高度肯定,为高校建设成果转化基金提供了借鉴。

同时,科技开发部还与多家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行业头部投资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提供多元的、高质量的金融投资保障。

6b41a3b969d74c2ebfd512359be8cf30.jpg

2022年6月30日,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投决会

六、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北京大学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企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需求等,采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果转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一是科技成果转化规模持续攀升,以转让、许可、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数、合同额不断提升,学校技术转让(包括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开发、咨询、服务(简称“四技”)合同金额大幅增长,五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扎实推进,累计签署技术合同2843项,合同额累计38.65亿元,比前5年总额增长72.5%。二是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数量不断增多,五年来,共建研发平台数十个,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能力逐步提升。三是大学主导的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成立新公司不断增多,近两年吸引社会资本数亿元,通过管理大学持有股权,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为源自大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持续赋能,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股权的增值变现,反哺大学。四是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异地科研机构稳定有序发展,成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延伸与载体,为大学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提供资源保障。

七、专业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北京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通知精神,以合法合规为基本前提,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专业化服务,积极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业务指导、支持和服务,努力推动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转化。

一是制定和优化技术转让(许可)与技术入股的实施细则及流程,提供各类合同与协议范本,为科研团队与成果转化提供专业的支持;二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建设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科技成果评估与管理系统、智能合同系统等,进一步实现了信息的流动与共享,提高了工作协同性与工作效率;通过“一站式”无纸化办公,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与商业化方面的培训,学校本部、医学部及附属医院累计2000人次参与培训,提高了广大师生知识产权保护及运营的意识与水平。四是认真完成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的公示和领取工作。自《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学校共完成近百个技术转让类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公示,近400人次享受国家政策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面向未来,北京大学将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成果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用能力,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能力建设,注重质量与风险管控,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服务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与人民生命健康,为科技强国与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网站地图